婚姻登記從跨省通辦到全國通辦意味著什么 |
2025年03月24日 09時37分 新華網(wǎng) |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落實民法典的有關規(guī)定,將近年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等改革試點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對規(guī)范婚姻登記工作、優(yōu)化婚姻登記服務、保障婚姻當事人合法權益、加強婚姻家庭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等具有重要意義,為做好新時代婚姻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民政部將施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這是一大利好消息。 過去,新人辦理婚姻登記時都要回戶籍所在地,為此要付出時間、交通等諸多成本。為滿足群眾就近辦理婚姻登記需求,自2021年6月起,全國陸續(xù)有21個省份開展了2輪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至今已有49.2萬對新人受益。 “跨省通辦”顧名思義就是在參與試點的省份里,雙方均非本地戶籍的婚姻登記當事人可以憑一方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在居住證發(fā)放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婚姻登記,或者自行選擇在一方常住戶口所在地辦理婚姻登記。相比過去雙方必須回戶籍所在地辦理婚姻登記,這無疑前進了一大步。 但“跨省通辦”作用有限,沒有參與試點的省份就無法“跨省通辦”,雙方當事人還得回戶籍所在地辦理。這顯然沒有適應我國日益開放、人口流動頻繁等國情和趨勢?;诖?,“全國通辦”無疑是最理想的婚姻登記公共服務變革。這一變革既包括制度變革,也有技術變革支撐。 從技術角度來說,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省份,需要打通相關部門業(yè)務鏈條和數(shù)據(jù)共享堵點,推動統(tǒng)一身份認證對接、電子證照互認共享、優(yōu)化婚姻登記服務程序等一系列技術支持服務。需要各地完善數(shù)字政府功能,提高數(shù)字化服務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清除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xiàn)信息共享等。如今升級為“全國通辦”,意味著全國婚姻登記管理系統(tǒng)建成,不會再有堵點阻礙群眾在任何一個地方辦理婚姻登記。 從制度層面上來說,《婚姻登記條例》規(guī)定“內(nèi)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如今審議通過《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顯然為實施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掃除了制度障礙,并為“全國通辦”量身制定法治保障。 這意味著什么呢? 其一,對全國數(shù)億流動人口而言,在婚姻登記方面可以享受就近便民服務。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我國有4.93億人處于“人戶分離”的狀態(tài)。而婚姻登記又是重要民生事項,所以,實現(xiàn)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就有助于清除與打通這一大民生堵點、痛點,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其二,對各級婚姻登記機關來說,實施“全國通辦”后,既有利于提升部門形象,也能防止錯誤登記等情況的發(fā)生。過去偶發(fā)的“被結婚”現(xiàn)象,也讓婚姻登記機關承受壓力,今后這些問題都能避免?;橐龅怯洝叭珖ㄞk”就像其他政務服務改革一樣,目的都是為了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從宏觀角度來說,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后為流動人口提供了便利,使全國性公共服務更加完善,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務質(zhì)量,增進民生福祉,是實打實的民生工程,是為民創(chuàng)新之舉。要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讓民生工程能夠更好“落地”,也能盡早實現(xiàn)全覆蓋,讓“全國通辦”更加通暢、便捷,從而才能更好惠及民生。 (馮海寧) (責任編輯:梁艷) |
【關閉窗口】 |